第三十九章 兴修水利-《荒野时代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父亲、母亲和孩子们整天忙得不可开交,不是砍柴、打猪草,就是在地里除草、松土、浇水、施肥。

    说到浇水,这里要交代几句。虽然田地就在小河旁边,但小河水位比田地要低半丈多高,不能直接用,需要提水浇灌。

    为省时省力一些,父亲和儿子们从小河的上游另开了一个口子,引出一条支流,沿着田地里面、中间和外面分三路缓缓流过,这样就能随时给庄稼浇水。

    刚入夏的时候,下了几次暴雨,暴雨过后,小河暴涨,变成大河,由于河床很宽,也就没有倒灌进来让庄稼淹水,倒是从上游开的引水口子由于开挖时考虑不到这些因素,开口太大,让大水冲了进来,淹掉了部分庄稼,把一家人心疼得直掉眼泪,幸好田地当时还高于河面,及时挖了几条排水沟后也就把田地里的水排掉了,没有造成大的损失。

    这之后,父亲和孩子们重新修葺了水渠,把引水口用大块大块的条石重新砌了一遍并且加厚,将引水口的开口固定在脸盆大小,这样即使发洪水也不会冲垮引水口,更不会灌进来很多水了。

    洪水过后,父亲又开始琢磨做一些陶碗和装东西的坛坛罐罐,以及一个可以吃炖菜的炉子。

    做这些东西,需要分两步准备。

    第一步是砍柴,挖窑。

    第二步是做这些东西的泥胎。

    最后才能烧制。

    先说第一步。砍柴清楚,没有什么可说的。

    这是用来烧制用的,烧制过程需要大量的干柴和湿柴,干柴是烧火之初,窑里湿气重,火不好烧,必须要大量干柴引火,火烧大了,窑里温度起来后,湿柴放进去就被很快烤干了,这时候就需要大量的湿柴,只有湿柴才耐烧,而且要保证整个烧制过程不停火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