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章 與佛有緣-《拂世鋒》
第(3/3)页
??“這是……大磬?”王元寶認出此物是佛門法物,誦經之時以木棒敲擊,引導經韻起落快慢。
??不過佛寺所用大磬通常是銅制,而玉石不堪敲擊,木棒旋繞大磬邊緣時的悠揚回聲也只能由銅鐵材質發出。
??“不知這大磬有何妙處?”以王元寶的身家財富,這天底下的財貨寶物他幾乎看遍,甚至到了厭煩的程度,哪怕是皇宮禁中的珍藏,也不能引起多少興致。
??這也是為何他修造普濟寺時,幾無華美修飾,以淡雅素凈為上。就像一個人吃多了山珍海味,回頭再嘗青菜豆腐,便會大生喜樂之感。
??“蘇某佛緣淺薄,還請王居士親自一試。”蘇望廷將擊磬木棒遞給對方。
??王元寶也不拒絕,拿起拇指粗的檀香木棒,輕輕敲落白玉大磬。
??隨著一聲悠揚響聲,大磬本身綻放一輪白光。柔和光毫掠過,禪房景象為之一變,眾人發現自己身處平靜如鏡的水面上,一輪圓月半懸幽夜,光華普照。
??王元寶受月華一照,只覺毛孔大張,整個人好似浸泡在涼水之中。
??到了他這個年紀,已經不大能受涼水浸泡,否則有傷寒之虞。但此刻涼意浸入骨頭關節,王元寶依舊不覺寒冷,反倒是身形一輕,感覺自己就像佛經中描述的天人,飄然而飛、履水不墜,因為年紀漸增的筋骨乏力、關節粗澀消散于無,年輕時最有活力的體驗也不如此刻空靈解脫。
??同在禪房的僧俗此刻皆置身水月奇景之中,那名煮茶僧人涵養再好,也不禁微微變色。而程三五則是左右觀瞧,難得閉嘴不言。
??長青前幾日便知道蘇望廷有這件白玉大磬,這一件佛門法物并非用來與人拼斗,而是通過展開這片水月之景,助僧人修持佛法,勘破幻象,沉迷其中反倒不是好事。
??然而在長青眼里,王元寶不過佞佛之徒,縱然持齋誦經、供奉無算,裝出一副虔誠禮佛的模樣,但這種人就不可能真心向佛,要么是陷入愚迷,要么是聊作慰藉。
??不過對于這種人,還真就是要白玉大磬此等徒增虛幻的法物才能滿足胃口。不得不說,蘇望廷看人極準,牢牢把握住王元寶所欲,送禮送得恰到好處。
??“這白玉大磬名號難察,傳說是天竺一派外道與佛門爭斗之時,將其盜出。”蘇望廷娓娓道來:“此物幾經輾轉,流落至西域一帶,曾蒙塵多年,后被于闐王伏阇雄所得,與之一同下葬。不出數年又被賊人掘墓盜走,引起新一輪反復爭殺。
??“后來蘇某夢見一尊菩薩立于月下水上,受其指點,最終在一處賊窟之中找到這白玉大磬。蘇某深感此物非比尋常,因此日夜焚香供奉,不敢疏忽。在離開西域之前,蘇某又得菩薩法旨,說是此物若得妥善安置,可弘揚佛法,因而隨身攜來。
??“只是蘇某不過一介俗人,安敢妄言弘揚佛法?妥善安置又不知該尋哪家寺廟。幸好得知普濟寺乃王居士捐建,此地毗鄰放生池,與水相親,蘇某思來想去,只得冒昧前來拜訪,懇請王居士代為參詳。”
??這一通馬屁可謂是拍得無比恰切,讓人王元寶十分受用,即便長年經商讓他隱約覺得蘇望廷此言未必盡實,但還是選擇相信。
??至于長青和程三五,臉上雖無異樣表情,但都覺得蘇望廷這話基本是虛構居多。起碼夢見菩薩云云,跟蘇望廷那種實務為上的性情沾不上邊。而且這白玉大磬僅用料一項,就跟天竺器物風尚大不相同。
??“如此佛門寶物,蘇掌事竟肯割愛?”王元寶雖然動念,但不至于喪失理智。
??“佛祖有割肉飼鷹的大功德,蘇某西域行商多年,自知陰德有虧,只求供奉這白玉大磬,能消去些許惡業,以免身后受苦。”蘇望廷言辭懇切。
??王元寶大為感動,連連道:“好好好,蘇掌事與我佛有緣、有緣啊!”
??(本章完)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