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七十七章 韬光养晦-《侯爷贵性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乐松悠悠念道。

    ——奸臣多而忠臣少,这是世间真实的状况。说自己是忠臣而厌恶奸臣,这是世间表面的现象。

    “你……!”

    柴楠脸色乍变。

    这是数日前,他写策论时引用的一句。写完,才深深觉得不妥,撕去重写之际,柴楠发现身旁的乐松瞥了那废稿一眼,继而笑了笑。

    当下,他没有为意。

    “《罗织经》,察奸卷第八。”

    乐松肯定地说道。

    《罗织经》,是武周朝的酷吏来俊臣所著,专讲如何罗织罪名、陷害杀人。周兴酷吏周兴临死之际,看过此书,自叹弗如,竟甘愿受死;一代人杰宰相狄仁杰阅罢此书,冷汗直冒,却不敢喊冤;女皇武则天面对此书,叹道:“如此机心,朕未必过也。”杀机遂生。

    此书,向来被大儒们不齿。

    亦正是这个原因,柴楠删去此句,重写一篇。

    即便,此话用于那天的论题,是最适合不过的。

    “你想说什么?”

    柴楠捏紧拳头,强自镇定,问道。

    “悦上故彰己丑。治下不夺其功。君子示其短,不示其长。小人用其智,不用其拙。”

    乐松没有答他,而是又念道了一句。

    这是柴楠偷偷抄在札记里的话。

    ——使上位者高兴,要故意显示自己的丑陋;管理属下,则不能夺取他们的功劳。君子显现他的短处,不显现他的长处;小人使用他的智慧,不使用他的笨拙。

    “《守弱学》,示缺篇,卷六。”

    乐松如数家珍。

    柴楠看他的目光,顿变得阴森。

    乐松不以为惧,继续念道:“术不显则功成,谋暗用则致胜。君子制于亲,亲为质自从也;小人畏于烈,奸恒施自败也。”

    ——不显现出的权谋手段,则容易成功;谋略暗中使用,则可出奇制胜。君子受制于珍爱亲情,以亲情作为要挟,自然会曲从的;小人害怕于比他们更厉害的,以奸诈的方法不断施加,自然能制服。

    同样也是柴楠私下摘抄的笔记。

    “《荣枯鉴》,降心卷九。”

    正是摘自《荣枯鉴》。

    “你到底想说什么?”

    柴楠一字一顿地,再次问道。

    锐利的视线,比铁箭还要锋利。

    “我想说的是,”乐松的笑意盈在薄唇上,声调慵懒:“你怎会默默无闻?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柴楠急促地吸了口气,不眨一瞬,死死盯着对方。

    乐松黑眸半瞇,仿佛在欣赏、玩味着,世上最有趣的一件事。

    他俯身到柴楠的耳边,以他们二人才听到到的声音,说道:“你那些韬光养晦的手段,骗骗你父王,骗骗你的兄弟,还是不错的。”

    ……


    第(3/3)页